分享:

观《第二十条》有感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审计文苑

观《第二十条》有感

时间: 2024-03-26 15:21

孟子曰:“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知善知恶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却容易隐匿在利弊权衡之下。曾经社会上“谁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的不良风气盛行,一些“多管闲事”的正义之士屡次受到不应有的道德诬陷和法律上不公正待遇,甚至一些正当的防卫之举也需要付出惨痛代价,致使世风日下、人心冷漠,公平正义悄然流失。所以良知也需要法律来保护,需要执法者为法律赋予温度,鼓舞人为不公发声、为正义挺身,从而让法治之光、正义之道得到弘扬。

近期,电影《第二十条》热映,该片以王永强杀人案、公交司机伤人案、校园霸凌案3个案件为主线,以小人物、小事件为切入口,讲述了人到中年的挂职检察官韩明,经历了儿子和经办案件的多重催化后,由原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世故和唯诺,到后来终于顶住压力,决定哪怕要付出代价,也不能让“法”向“不法”让步的感人经历,揭示了法条背后法理情应紧密融合、辩证统一的至真大道。电影取材于一些真实案件,反映了司法工作者对公平正义的执着坚守和对新时代法治建设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影片最后,韩明在听证会上对法治精神的慷慨陈词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也是司法对民众呼声的有力回应。

客观来讲,法律是理性而没有温度的,但执行法律的人,无论是律师、法官还是检察官,他们与那些案件当事人一样,都是有感情、有温度的人。正因为人在执行法律、解释法律,所以法律也就有了温度。也正因为有韩明、吕玲玲等一批检察官、警官坚守初心,最终使得正义得以伸张,恶行得到惩处,使得我们在沉重和无奈中看到了希望。影片中,韩明、吕玲玲等检察官就是新时代检察官的一个缩影,展现了新时代检察官察微析疑、敢于担当,注重法理情的融合,依法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

近年来,以昆山反杀案为代表,检察机关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得以准确适用,司法惯性被打破,“沉睡”的刑法第二十条被激活,更是唤醒了人民群众心中的正义之火。

他们带给人心灵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法律与人性的叩问与思考。作为审计工作者,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也要时刻将公平、正义,将国家利益,法治底线放在心中。审计不光是一串串单调的数字,一本本枯燥的账册,一条条冰冷的法规,它的背后同样是“天理人情”,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每一分国家的资金、每一份国家的权力都应该为民所用。审计不是评功摆好,也不是挑刺找茬,我们需要仔细审查各种证据,厘清各种关系,揭示事情原本的真相;需要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坚持职业操守,挖掘事实背后的隐情;需要设身处地地思考,找出问题根源,提出解决症结的办法,秉持客观公正的审计精神,以“审为国家、计益人民”的审计情怀去投入工作。有担当、有作为,不回避、不拖延、不推诿、不懈怠,用情做事、用理做事、依法办事,干好审计工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当前这样一个浮躁的、思想观念在网络上越发极端化的时代,还有人愿意心平气和地拍摄一部电影,去思考法律、思考公平正义,这是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在我看来,《第二十条》不仅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正义和道德选择的生活片,它给了我们所有人一个答案:“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这是影片对所有人的一个提醒和号召。

相信无论是法律工作人员,我们审计工作者,还是其他行业的观众,都能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并且将这个精神实践落实下去。

(陕西省审计厅 曾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陕西省审计厅版权所有主办单位: 陕西省审计厅

陕ICP备17007604号-2网站标识码:6100000056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