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审计局认真履职,大胆探索创新,全县156个村(社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迈入了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轨道,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村财审计“升级版”。2020年10月,针对财政所分设上划的新形势,在全县10个镇成立了审计所共统筹调配基层镇所审计人员61人(其中:专职25人、兼职36人)。统筹确定的专、兼职的审计工作人员人事关系不变,实行双重管理,业务工作以县审计局考核管理为主。同时,镇所审计干部同等享受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审计津贴(每人每月220元)所需资金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由县审计局按季度考核后拨付发放。为了增强审计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县编委会今年6月初批复,在县审计局下属事业单位审计数据信息中心(县村财审计指导中心)内设3个村财审计组,事业编制12名(第一村财审计组:事业编制5名,负责城关镇、平梁镇、双河口镇、观音河镇辖区村财审计工作;第二村财审计组,事业编制4名,负责涧池镇、蒲溪镇、双乳镇、铁佛寺镇辖区村财审计工作;第三村财审计组,事业编制3名,主要负责漩涡镇、汉阳镇辖区村财审计工作),负责全县村财审计相关业务工作,人、财、物由县审计局直接管理,为后期审计队伍的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强化,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拓展审计思路,积极探索村级经责审计新方法。近年来,该县在村级财务审计和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按照“县上主导、镇(党委政府)负主责、所(审计所)为主力”的思路,坚持不翻旧账、不约权限、不直接处理的“三不原则”,采取“双带”(县局带镇所、专业带新手)、“双审”(既审村财、又审村主要领导经责)、“双承诺”(村组承诺账务真实性、完整性,审计组承诺廉洁性、公正性)等举措,理清了村财审计的方法路径,形成了县、镇、所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在遵循国家审计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按照精简、实用、便于操作的思路,明确村财审计的方法、路径,探索出的汉阴县村级财务审计“34511”工作法及12个审计文书模板,切合基层实际和村财审计工作现状,易学易记易操作,已得到安康市审计局、安康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进行推广,被《安康日报》誉为“村财审计的汉阴样板”。近两年来,省内外审计同行30多批次来函咨询和到我县实地考察、学习交流经验做法。
坚持制度创新,以审计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后出台了《汉阴县村级财务收支和村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试行)》、《汉阴县关于“十三五”期间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和《汉阴县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2021-2023年度经济责任“全覆盖”审计规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审计范围、内容、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为开展村财审计和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该县结合“321民情大数据”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应用,在公众号内设置“村财审计”模块,及时发布村财审计制度、年度计划、审计结果等,实现“村财审计网上看、惠民补贴在线查”功能,为该县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贡献审计智慧和力量。
搞好“四个”结合,强化审计结果运用。该县将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切实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一是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实现自治德治法制相统一;二是将村(社)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县对镇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范围,作为各镇深化改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指标进行考核;三是将镇审计所的审计人员工作补贴与村级经责审计工作绩效相挂钩,奖优罚懒;四是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村“两委”换届、评优树模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名推荐、到村项目资金的安排挂钩,增强审计实效,扩大审计综合效应。
该县2021年度共审计52个村(社区),查出问题资金223.86万元、收缴违纪资金10.16万元、清退侵占集体资金35.49万元,移送案件线索17件。今年计划52个村(社区),目前已完成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