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我们对基建工程审计发现,在基建工程项目中,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探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环节,对于规范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审计的效益和作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履行合同不严,造价控制乏力。工程经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标,按法定程序,通过公开、公平方式招标、评标、定标,对于一般项目,施工单位的中标价即可作为竣工结算价,如有变更,签证应按招标文件或合同中相关条款结算。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工程经招投标后,在承发包合同签订时,有在合同中再次约定按实结算的情况,这样,招投标只起到了确定施工单位的作用。工程造价不按招投标文件规定下浮,或擅自少下浮的情况就屡屡出现。
(二)施工中签证混乱,人为增加造价。在跟踪审计时我们发现,工程施工时,部分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管理随意性大,常以隐蔽工程处理、误工、抢工、复杂工艺、特殊材料等方式随意追加工程造价。有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填方工程,施工单位报出的决算所依据的地面标高远高于设计地面标高,而现场监理人员居然签字认可。
(三)施工设计不周,工程造价失控。拟建项目经过决策确定后,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投资效益的高低。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却常发现有些工程因设计不周,造成施工中设计变更多,现场签证多,工程中标价与实际造价相去甚远的情况。加上施工现场管理不严,工程计价多估冒算就更加严重。如某广场及支路工程,中标价为1500万元,但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而增加的工程款达4000万元。又如某园林绿化工程中标价为1000万元,而最后决算造价达到3000万元,为计划概算的三倍多。
(四)取费标准多高套,侥幸谋利心理作祟。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是按工程类别分门别类、单出独算。然而有些施工单位在编制工程决算时,采取高套、错套定额,重复计算工程量, 多计材料价差,提高取费标准等方法,把装饰、土建、安装等费用较低的工程套成费用较高的修缮等定额,将新建工程套用过去的定额,从中套取设备价差,提高工程造价,牟取非法利益。
(五)施工合同不规范,造成计价严重失控。合同条款不严肃、不规范,给工程决算留下诸多漏洞,也是引起工程计价多估冒算严重失实的重要原因。有些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将工程造价一次性包死,给自己是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和计价空间,但给审计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还有一些项目虽然签定了施工合同,但合同本身不严不细,漏洞较大,项目施工既没有双方签证,又没有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只在合同中约定以审计报告为准,把施工决算工作全部推给了审计部门。审计部门介入后,既要核对决算报告,又要测算工程量,把本来是事前的合同规范监管,变成事后的监督,把审计决算的过程变成了编制决算的过程,大大增加审计部门的工作量和难度,也给工程结算造价审核带来了不应有的难度和风险。
(六)材料价格套高点,工程价款攀升。由于市场价格每月或每季变化相当大,而地市每期发布的建筑安装主要材料预算价格基本无区别或区别不大,且又滞后,使预算价格严重偏离了实际价格,少数材料价格信息价甚至高出实际价格的50%左右。由于有的项目工期较长,有的施工单位根据自己需要,按价格高的时点跨期高套。如某一工程,根据审计部门掌握的资料,甲乙双方签定的主材价格明显高于当期市场价格,这就严重地造成了工程价格的总体攀升。
二、原因分析
造成基建工程项目决算造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部分施工单位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合同一旦签定,不能随意变更,若要变更,必经双方同意并签证,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是职业素养较差。有些施工单位的领导为了获取较大的利润空间,处心积虑的利用各种客观原因,夸大决算与预算的差异。施工企业从中是谋取了部分利益,但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大量的损失浪费。
三是部分建设单位软硬件缺乏。从硬件方面看,资金匮乏;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到位。从软件方面看,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松散,造成了想管而管不好,想管又管不了的现象。
四是从招投标到合同签定,再到造价决算,好些环节缺乏有效监控或监控不到位,造成了履行合同不严,又控制乏力,合同条款不规范,随意性大等诸多弊端。
三、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对施工单位人员,特别是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质量就是生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理念,通过法制教育和有关专项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法制意识和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二)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的有效监管,从资质到软、硬件严格核查,取缔无资质的企业。通过有效的监管和核查,不断规范各环节的管理。
(三)严格招投标管理制度,杜绝人情标、操控标等现象出现。
(四)工程造价审计中严把五关
1、查投标承诺的让利是否到位,严把合同履行关。审计人员要对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合同条款研究透彻,对招投标时的让利承诺是否到位应重点审计。有条件时,审计人员应从招投标环节开始介入审计。
2、查工程量的真实性,严把工程量计算关。严格按照各专业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核对,以工程竣工图及施工现场为依据,看有无多算、重算、冒算和错算现象。要把竣工图的“死数据”与施工现场调查了解的“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挤出工程量中的“水份”,确保竣工决算造价的真实性。
3、查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严把定额套用关。在审计竣工决算套用定额时,应注意各专业册的适用范围及使用界限的划分,在参照使用就近定额时,应防止高套定额子目,造成重复计算。审计人员,除了熟悉预算定额外,还应熟悉竣工图内容及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从而把好定额套用审计关。
4、查材料单价,严把材料费用关。审核材料单价时应以施工图指定的材料品种、型号、规格为计算依据。执行国家统一的当期材料消耗定额及有关运杂费率、采保费率等规定,防止因材料品质、档次的不同而随意调高材料单价,更不能单凭“发票”定价。
5、查签证单的真实性,严把现场签证关。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不但要对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核实,而且还要对签证上增加的内容与实际施工的内容进行核实,以便准确地核定工程量。对于隐蔽工程签证,要标明被隐蔽部位、工作量及质量情况。对于图纸以外的现场签证,要审核签证的时间、地点、事由、几何尺寸或原始数量,避免出现随意增大签证工作量,伪造资料、巧立名目,人为虚增签证费用的现象。
(五)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履行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强审计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履行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监督管理程序,做到事后审计与事前监督相结合,争取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制度,从源头上减少基建工程领域损失浪费和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