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民生社保领域的审计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对公立医院运用计算机辅助方法进行审计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笔者结合近年审计的实践,针对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拙见。
一、采集公立医院数据是采集前台数据还是采集后台?
在确保数据真实性、完整性的基础上,优先采集前台数据。因为前台数据导出导入方便,可按照审计人员要求的字段组合导出,且字段名都为汉字无需汉化,计算机审计人员可以直接上手进行查询对比分析,后台数据由于数据库类型不一致,表字段名多为非中文且表数量庞大,需根据数据字典进行数据表整理筛选和汉化,此过程工作量较大。
二、采集数据主要采集哪几张表?
公立医院数据表数量多,许多表与医院收费等关系不大,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目的采集所需的数据表,主要采集的表整理如下:住院病人收费流水表、门诊病人收费流水表、高值耗材出入库表、中药饮片出入库表、西药出入库表、普通耗材出入库表、合疗报销数据表等。
三、对医院的数据完整性如何要求?
由于基层公立医院的前台收费系统和后台数据库目前都由各医院自行采购,导致各家医院的系统都不一致,这就要求在审计的过程中对医院收费系统的数据录入完整性进行审核,要求医院要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诸如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等必须录入到位。尤其是身份证号一项,不能缺失,数据的完整性有助于在查询过程中进行关联查询。
四、对医院的数据如何发散性查询?
对医院收费进行查询对比分析是计算机审计的一项常规内容,计算机审计人员可按照省物价和卫计系统核发的2011版收费目录进行是否存在超标准收费、自立名目收费等问题的查询。除此之外,根据政策的相关性也可跳出这个范围进行发散性查询。比如针对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可以采集贫困户信息和医院数据进行查询分析,看贫困户享受的政策是否到位。总之,只要与看病收费有关联的政策信息,都可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发散查询,查看该政策在医院的执行落实情况。
五、对医院的问题整改如何验证?
问题整改是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收费方面的问题整改也是计算机方法运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审计查出问题后,根据问题性质要督促医院对超收费的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自立名目收费项目责令取消。根据审计查出问题类型,在问题得到整改后可以抽取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收费等数据进行验证,核实被审单位的整改到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