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留坝县审计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洋县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及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我直观感受了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和勇于牺牲、百折不挠、团结自强的红军精神,爱党爱国热情也进一步激发,但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院内展板上介绍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的逢人“三问”。
展板介绍:在我党刚进城的时候,徐海东大将有个习惯,每逢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老部下来看望,他总是要问:“犯政治错误没有,经济上有没有贪污,同老婆离婚没有?”并叮嘱其不要忘本,不要被糖衣炮弹打中。此事流传开来,凡想来看望徐海东的同志,都得事先想好如何回答他的“三问”。 夫人常常提醒他:“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老部下,怎么好这样问?”他却坚持自己的做法:“净说好听话,算什么老战友;怕我问就别来”。
徐海东同志的“三问”,不仅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更凸显了我们党老同志之间的相互爱护和关心。“政治上犯错误没有?”问的是思想;“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问的是廉洁;“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问的是作风。较之于建国初,如今我们面临的考验无疑要严峻得多,这“三问”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警世醒言。
一个人犯错误,很多是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的。而最容易洞察这个变化的,往往是他身边的人。当发现周围的同事存在问题苗头时,我们都应像徐海东那样多一问一问,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警示其及时悬崖勒马。被问者来说,能得到这样的“提醒”也是种福气,使自己做人做事不会离“谱”出“格”。
当然,给别人“三问”,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它不仅需要敢于指出别人缺点、错误的勇气,也需要观察、分析、判断是非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其身正不令其行的正气。从这个意义上说,给别人“三问”也是一个人自身政治敏锐力强弱、思想品德高低、党性观念如何的综合体现。
审计干部手中或大或小都有些权力,很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违纪违规者“围猎”的对象。因此,从警钟长鸣的角度说,审计干部不仅需要经常相互“三问”,还应自己每日“扪心三问”?真正的审计人不仅不怕别人来问,更不会惧于自问。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人又往往苦于不自知。那些腐败分子之所以沉沦,不正是不愿被问或不敢自问吗?倘其面对权力、金钱、美色之时,能以“三问”来检点自己,勇于解剖自己,何至于在错误的路上越滑越远?
“扪心三问”的必要,在于它可以防患于未然,免错误于启始。比如说,审计人员面对腐败分子的前车之鉴,若缺乏“自问”的勇气、“见不贤而内省”的自觉,怎能担保不会被围猎者拉下水而重蹈覆辙?自问与自答相连,自问应该敢于自答。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时代的审计干部面临的考验主要来自于“权力、金钱、美色”,那就不妨问问自己:手中的审计权力用得是否正确?经济上有无受贿行为?面对“美色”有没有越轨?问过之后,如果能 “问心无愧”,那就继续保持;假若问出了端倪,问出了内疚,则应该幡然醒悟,力求弃旧图新,以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审计执法人员的我们要常来感悟徐海东大将的“三问”, 多一些对别人的“三问”,多一些对自己的“三问”,把徐海东大将的“三问”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当作一把尺子,经常量一量;当作一口警钟,经常敲一敲,这样,才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时刻牢记为人之本、为审之道;时刻反思自己对审计事业是否忠诚;时刻扼守腐蚀诱惑的利益“红线”;时刻牢记人民赋予的权利,以勤相约,以廉自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在人生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