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镇政府及财政所审计中发现,乡镇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主要表现为:账簿设置不全、科目设置混乱、记账不符合要求、对账不及时、结账不规范,账表、账账、账实不符,政府报账员报账不及时,支出票据审核不严、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等。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财会人员自身业务素质较低。一是财会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从事会计工作者并非专业人员;三是年龄老化,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要求。
2.财务人员缺乏及时有效的培训。乡镇工作一般较杂且人员分工不合理,经常一人身兼数职,且对会计人员缺少经常专业性的培训,导致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聘用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有些乡镇因人力不足聘用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进行做账,但其不熟悉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政策、法规及财务制度,且聘用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账务处理不规范、不细致。
4.制度执行不够到位,监督机制软化。各乡镇基本上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只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墙上,落实在了口头上,实际上未严格执行,形同虚设,监督不力。
解决乡镇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几点建议:
1.提高准入门槛,把好进人关。财政部门和镇政府在招聘人员时,应聘用一些专业对口,高素质的,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
2.加强会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会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会计人员的培训,要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后续教育,以及时提高业务水平。
3.建立奖励激励机制,保证人员的稳定性。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财政所要制定乡镇人员长效鼓励激励政策,改善工作环境,鼓励年轻干部在基层锻炼,保证财务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
4.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列入日常及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增强乡镇主管领导、财政所长和相关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